胶辊的基础常识

栏目:胶辊知识 发布时间:2023-02-03
印刷胶辊表面结晶、钙化:好胶辊的表面应细密、光滑,手感稍有粘滞,具有良好的传墨性能。但由于胶辊长期受到润版液、油墨、纸张等因素的影响,加之每次清洗不可能完全彻底,使得各种物质一层层地堆积在胶辊表面

  软质墨辊(通常称为胶辊),一般是用经过硫化的天然橡胶、合成橡胶、明胶以及聚氨酯等高聚物制成的;硬质墨辊(通常称为金属辊),一般用铁、铜等金属材料制成。胶辊和金属辊本身都有良好的亲油性,从而保证油墨在其表面很好地润湿并附着,这是保证油墨在墨辊之间转移的前提。
  印刷机上的墨辊主要是用来传输油墨的。为了使油墨在墨辊之间迅速而均匀地分布开来,印刷机上通常采用软质墨辊和硬质墨辊交替的方式配置,使相邻的墨辊产生良好的接触。
  ① 胶辊的制造工艺:主要原料包括高分子聚合物、硫化剂、增塑剂、填充剂、促进剂;主要工艺流程及作用>>混合--过滤--固化处理--研磨--抛光。
  1、混合:控制各成分的含量、热烘温度等,使硬度、成分稳定。
  2、过滤:使胶体均匀、无杂质。这一点对于高速印刷机尤为重要:在高速运转中受力均匀,传递能量均匀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膨胀或收缩时,仍能保持均匀一致,这样仅依靠调节就可减轻或避免不利影响。
  3、固化:通过加温加压及硫化处理,稳定赠速剂,使橡胶受外力时收缩降到较小程度。将松软并有延展性能的化合物变成坚实,而又有一定柔软度的材料,从而更适合油墨的传递和转移。
  4、研磨及抛光:决定胶辊尺寸精度及表面积的关键,尤其是酒精水辊的弧度处理。橡胶表面看起来是光滑的,但在高倍放大镜下,有很多细小的凸起和凹陷部分。这些凸起和凹陷的部分增大了胶辊的表面积,使得其具有好的油墨转移、传递性能。
  此工艺要求恒定温度:温度过高,表面易炭化,短时印刷就会出现掉皮现象。温度过低,局部易脆化,导致油墨转移性能下降。
  ② 胶辊的性能要求:
  -包容性-对水、墨的亲和能力
  -弹性-是否能正确表现压力;弹性好的压力表现明显
  -压痕反映-正确调校印刷压力的依据
  -吸振性-防止上下跳动、共振(高速时)
  -耐磨性-保持高表面积、防结釉的能力,并使包容性得以维持
  -能量传递性能-确保自身不积存能量、不反射能量
  -抗腐蚀性-良好的抗化学品性能,有助于延长寿命
  -导电性-抗静电、不吸附油墨及纸毛
  -传热性-延长自身寿命,减少调校压力的时间
  - 耐高温-延长胶辊自身寿命(尤其对高速机)
  ③ 胶辊硬度:
  胶辊硬度是胶辊性能的一个重要表现,具体表现如下:
  - 松软-包容性好,弹性大,抗压能力强,吸振好,压痕反映好,对压力的调节范围大
  - 有一定硬度-不易受腐蚀及磨损,抗高温能力强,压力表现迅速所以,胶辊硬度需要适中:过软,防腐蚀能力差,易集聚能量;过硬,传墨能力下降,吸振性差,易逐渐破坏印刷机的精密设计.所以,需要根据适当的印刷压力及其它印刷适性选择正确的胶型和硬度。
  附:胶辊的压痕表现(压痕宽度-胶辊压力)
  -增加 50%的压痕宽度相对需要增加250%的胶辊压力
  -增加100%的压痕宽度相对需要增加750%的胶辊压力
  -应尽量将胶辊压力调轻